周惠娥,千灯镇前进村人,今年45岁。她虽然是一家台资企业的普通职工,但也是一名难得的戏曲爱好者,凭着对戏曲的热爱,她每天有空闲时就自演自唱,曲不离口,十几年如一日,坚持练基本功。如今,她是一名资深的民间戏曲演员,也是村里的一位文艺骨干,成了大家非常喜欢的人。
要讲周惠娥爱好戏曲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。那时她还是个少女,读初中二年级。一次,她在千灯剧场看了沪剧《阿必大》的演出,那些演员的表情和唱腔吸引了她的心灵。从此只要附近有戏曲表演,她就去看、去听,跟着哼声,并梦想着将来也能上台表演。出嫁做了母亲后,她还是爱着戏曲,当看了电视里的文艺节目,余兴未尽的她就会对着镜子自我乐趣一番。女儿长大成家了,家里有了VCD、音响、收录机、卡拉OK等设施,为她练唱戏曲提供了放便。于是,她就与几个兴趣一致的闺密相约,利用晚上1—2个小时练唱、自演节目。她丈夫曾怀疑她有不规行为,几次让女儿跟踪盯梢,得到证实后才放心,而且也支持她发挥特长,展示才艺。妻子业余唱戏,丈夫由不放心到放心,这可谓是坏事变好事。
2010年,前进村组建业余戏曲队,周惠娥和她的朋友们踊跃报名参加。建成团队共有8人,都是戏曲爱好者,其中有乐师、编导、创作等,村里就活动时间、演出场次、人员补贴等事项订了协议。这让她如鱼得水,有了发挥和展现的平台,当她第一次和队友们演出了自编自创的小品《十字路口》,得到村民和观众的一遍掌声时,她流出了幸福的泪水。2012年,周惠娥在吴素英、周杏根等业余老师的指导下,她表演的《逛新城》参加了炎武社区群众文艺节目汇演,获得千灯镇三等奖。这下更加鼓励和坚定了她走戏曲爱好之路的勇气与信心。2013年,她们一鼓足气排演了沪剧《阿必大》全场,周惠娥扮演主角必大,实现了她少年时的夙愿。她们先后在前进村、石浦村及敬老院演出4场次,深受大家欢迎。
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,这句话说成功来于坚持不懈的努力。周惠娥从一个毫无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到能演出精彩戏曲的表演者,付出的艰辛是不容置疑的。每天傍晚,总能在乡间小路上看见她边散步边唱戏的身影,熟人打招呼时还能听到她放音机里的曲调。“没有老师的现场指导,全靠自己的体会悟性。有时候为了唱好一段曲调,我要花好多辰光,喉咙都唱哑了。”周惠娥忧愁地说。
有了几年的经验积累后,周惠娥就与伙伴们共同创作新颖的戏曲作品,演出后能得到观众的赞同与行家的认可。在2014年7月,千灯镇举办“美丽村社•新福家园”的村、社区文艺汇演中,周惠娥和她的团队获得了演出的二等奖。在这次比赛中,他们成功表演了《新看灯》节目,是个10分钟的原创沪剧小戏。2015年7月,她们又参加了千灯镇“幸福村庄·快乐社区”文艺会演,由周惠娥等登台演出的沪剧《星星之火》选段,获得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。这些既是她们团队辛勤排练的成果,也是她本人作出的可喜贡献。
周惠娥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配合,同样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。她现在是做奶奶的人了,按照传统的习惯应该在家里做服务,但是她的家人并不要求她把的精力都放在这份上,反而非常理解和一致赞同她的业余爱好,让她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现自己。她的女儿还经常在网上帮她搜集一些戏曲资源,让她欣赏学唱。对此,她十分珍惜,并坚持每月两次惠民演出,还常去吴中、斜塘、白鹤演出。
周惠娥性格开朗,思想活跃。她设想2016年自编自演一个反映教育青少年的戏曲节目……想信她会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,她的戏曲之路会大放异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