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详情

徐桂兰:深情守护 母子连心
发布时间:2015-12-14 阅读次数:229次
    27年前,儿子天生脑瘫的诊断把周庄镇南湖村村民徐桂兰的生活击得粉碎。她没有抱怨、没有放弃,而是选择了陪伴和坚守。27年来,她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,没有离开过孩子一天。为了给孩子治病,徐桂兰卖了房还欠了款。2015年,徐桂兰被评为“感动昆山”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人物。
    初冬的周庄飘着小雨,冷冷的。村徐桂兰正挽着袖子、蹲在船尾,洗着两大盆衣服:“天气不好,洗洗早点晾起来。” 徐桂兰一家四口住在一艘船上。屋内,不大的船舱被隔成4小间。里间住着徐桂兰和孙子,中间两间分别住着儿子、女儿,靠近船头的地方是简易的厨房和餐桌。船屋不大,但是干净整洁,门口种植的盆栽蔬菜生机盎然。
    看到27岁的脑瘫儿子躺在床上,侧仰着脸,使劲踹着床边的木栏杆。徐桂兰走上前去,帮他翻翻身,让他躺得更舒服一些:“不能坐,不会翻身,只有一个姿势就是躺着。现在力气大了,木床栏也被他蹬裂了,只好拿绳子捆一捆。”
    握着儿子白净瘦弱的手,徐桂兰的思绪回到了27年前。1988年,儿子张健出生了,一家人还没来得及享受添丁的喜悦就被“天生脑瘫”的诊断击倒了。带着“会不会是误诊”的想法,一家人急忙到苏州儿童医院复诊,得到的是同样的回答。看着怀中的孩子,徐桂兰以泪洗面,却不甘心。她又一次带着孩子来到上海。医生在做了细致检查后,给了她一个模糊的答复:可能没什么大问题,养养看。
    回到周庄,徐桂兰开始认真照料孩子:儿子不会吸奶,她就挤出来喂给他吃;儿子尿了不会哭,她就时不时伸手去摸摸尿布;为了刺激孩子的肢体发育,她一有空就给孩子做按摩。为了给张健治病,徐桂兰一家先后借了10万元,但是孩子的病没治好,却落下一身债。周围的亲戚朋友看到她操劳辛苦还痛苦不堪,就开始劝她:“丢掉吧,丢到昆山会有人管的。”“送到福利院吧,这里离那里也不远,有时间你也可以去看看。”但是,任凭别人怎么说,徐桂兰一声不吭:“27年了,我从来没动过这样的念头。如果我把他丢了,他会饿死、会冻死的,我舍不得。”
    就这样,在徐桂兰的坚持下,孩子留了下来。每天早上5点,徐桂兰就起床买菜做饭,儿子醒来后给他洗脸、喂饭、翻身、按摩。家里日子过得不宽裕,徐桂兰常常一大早驾着小船去打鱼,一个人又撑船又撒网,打起来几条鱼给儿子补充营养。有时候儿子吃米饭吃腻了,不肯吃饭,徐桂兰就放下碗筷又是包馄饨又是下面条,直到孩子吃下饭才安心。天热了,给他换席子,天冷了给他织毛衣,虽然儿子卧床27年,却从来没有烂过皮肤生过疮。每天晚上,徐桂兰都要起来五六次,看儿子是不是蹬了被子,是不是想喝水。有时候儿子半夜不明缘由地嗷嗷直叫,吵得左邻右舍都睡不着,徐桂兰急得不得了,却也不舍得打孩子一巴掌,动一根手指头。
    日子过得清苦,但徐桂兰却从不跟人说,也不在人前掉眼泪。她的爱人和女婿长期在外打工,一年难得回来两三回。姐姐徐九妹说:“张健小时候理发是带到外面,后来长大了,妹妹就自己在家理。”说着说着, 徐九妹忍不住掉下泪来。现在,张健有了一米七的大个头,洗澡也越来越吃力。每次洗澡,徐桂兰先烧几壶水倒进盆,调好水温,再把张健抱下床,清洗擦干,一折腾就是小半天。
    27年来,因为张健时刻需要人照顾,徐桂兰只打过短暂的零工。前些年,两人依靠每月600多元的重残补助等救济补贴生活。今年3月,徐桂兰开始领取每月800元的退休金。在外打工的丈夫也会时不时寄一些钱回来,贴补家里生活。在邻居看来,徐桂兰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但是最苦的还是心里,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!但是,徐桂兰说:“我是他的母亲,只要孩子活着,我就会一直陪着他。他虽然什么都不懂,但现在吃饭只要我喂,这可能也是母子连心吧。”(周庄镇妇联)